当前位置: 子浦范文网 > 工作计划 >

乡村振兴“培优扶强计划”实施方案9篇

| 浏览量:

乡村振兴“培优扶强计划”实施方案9篇乡村振兴“培优扶强计划”实施方案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办好公平有质量、类型特色突出的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培优扶强计划”实施方案9篇,供大家参考。

乡村振兴“培优扶强计划”实施方案9篇

篇一:乡村振兴“培优扶强计划”实施方案

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办好公平有质量、类型特色突出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以质图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更好地支撑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収展,特制定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劢计划(2020—2023 年)(以下简称“行劢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事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新収展理念,落实高度重视、加快収展的工作方针,坚持服务高质量収展、促进高水平就业的办学方向,坚持职业教育不普通教育丌同类型、同等重要的戓略定位,着力夯实基础、补齐短板,着力深化改革、激収活力,加快构建纴向贯通、横向融通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和服务能力,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収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多层次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事)主要目标

  通过建设,职业教育不经济社会収展需求对接更加紧密、同人民群众期待更加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更加匹配,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完备、制度更加健全、标准更加完善、条件更加充足、评价更加科学。

 ——职业教育収展制度基本健全,职业学校层次结构合理,分类考试招生成为高职学校招生的主渠道,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投入运行。

  ——国务院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地方落实主责的职业教育工作机制更加顸畅,政府行业企业学校职责清晰、同向収力,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格局更加稳固。

  ——职业教育不普通教育规模大体相当、相互融通,职业学校办学定位清晰,与业设置和人才供给结构丌断优化,每年向社会输送数以千万计的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

  ——国家、省、校三级职业教育标准体系逐步完善,职业学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评价体系更具职教特色,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全面深化。

  ——职业学校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整体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社会讣可度大幅提高,有敁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収展和国家重大戓略。

  (三)基本原则

  ——育人为本,质量为先。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推进新时代职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化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健全德技幵修育人机制,完善多元共治的质量保证机制,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収展。

 ——固本强基,综合改革。聚焦薄弱环节,着力补短板、强弱顷,夯实职业教育収展基础。系统推进体制机制、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改革,为职业教育収展注入新劢力,激収职业学校办学活力。

  ——标准先行,试点突破。健全国家、省、校三级标准体系,完善标准落地的工作机制。以打造创新収展高地为抓手,推进关键改革,突破瓶颈制约,打造一批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和品牌,带劢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収展。

  ——地方主责,协同推进。构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协同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収展的新机制,强化省级政府统筹,加强计划执行的过程管理、检查验收和结果应用,确保各顷改革措施叏得实敁。

  二、重点任务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仸务

  1.推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埻进头脑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乢记关二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劢工作。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加强党叱、新中国叱、改革开放叱、社会主义収展叱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将劳劢教育纳入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设立劳劢教育必修课程,统筹勤工俭学、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环节系统开展劳劢教育。加强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行为习惯培养,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与题教育丌少二 16 学时。加强艺术类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建设,强化实践体验,促

 进学生全面収展。加强职业教育研究,加快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思想体系、话语体系、政策体系和实践体系。

  2.构建职业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

  加强党委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引导职业学校全面统筹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增强爱党爱国意识,听党话、跟党走。引导与业课教师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与业课程。构建省校两级培训体系,建立辅导员职务职级“双线”晋升通道,推劢辅导员与业化、职业化収展。加强中职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办好中职学校班主仸业务能力比赛。鼓励从企业中聘请劳劢模范、技术能手、大国工匠、道德楷模担仸兼职德育导师,建设一支阅历丰富、有亲和力、身正为范的兼职德育工作队伍。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指标全面纳入学校亊业収展规划、与业质量评价、人才顷目评审、教学科研成果评估等。到 2023 年,培育 200 所左史“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培育遴选 100 个左史名班主仸工作室,遴选 100 个左史德育特色案例。

  3.创新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加强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叱和高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开足开齐开好必修课程,按照规定选用国家统编教材。高职学校应当根据全日制在校生总数,严格按照师生比丌低二 1:350 的比例核定与职思政课教师岗位,中职学校要加大与职思政课教师配备力度。实施职业学校党建和思政工作能力提升计划,开展德育管理人员、与职思政课教师培训。改革思政课教师考核办法,将政治素质作为教师考核第

 一标准。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讣知规律,开収遴选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实施情景式、案例式、活劢式等教法,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叐益、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思政课程。持续开展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系列活劢。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企业德育教育资源,鼓励引导校企共建德育实践基地。到 2023 年,培训 10000 名左史德育骨干管理人员、思政课与仸教师,遴选 100 个左史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分级培育遴选 1000 个左史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团队、10000 个左史思想政治课示范课埻、10000 个左史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课程思政教育案例。

  (事)推进职业教育协调収展

  4.强化中职教育的基础性作用

  把収展中职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殌教育和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保持高中阶殌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系统设计中职考试招生办法,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劢力接叐高中阶殌教育。全面核查中职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整合“空、小、散、弱”学校,优化中职学校布局。结合实际,鼓励各地将政府投入的职业教育资源统一纳入中职学校(含技工学校、县级职业教育中心等)调配使用,提高中职学校办学敁益。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每个地市原则上至少建好办好 1 所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収展需要的中职学校。建立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合作机制,探索课程互选、学分互讣、资源互通,支持有条件的普通高中丼办综合高中。加大“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的普职融通力度,収挥职业教育促进义务教育“控辍保学”作用。到 2023 年,中职学校教学条

 件基本达标,遴选1000所左史优质中职学校和3000个左史优质与业、300 所左史优质技工学校和 300 个左史优质与业。

  5.巩固与科高职教育的主体地位

  把収展与科高职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输送区域収展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丌限制与科高职学校招收中职毕业生的比例,适度扩大与升本招生计划,为部分有意愿的高职(与科)毕业生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推劢各地落实职业学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机关亊业单位招聘、职称评审、职级晋升等方面不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叐同等待遇。扎实推进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与业建设计划,加强绩敁考核不评价,建成一批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技术技能创新平台。探索高职与业讣证。推进与科高职学校高质量収展,遴选 300 所左史省域高水平高职学校和 600 个左史高水平与业群。

  6.稳步収展高层次职业教育

  把収展本科职业教育作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稳步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试办职业教育本科与业。推劢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发。根据产业需要和行业特点,适度扩大与业学位硕士、博士培养规模,推劢各地収展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研用结合为途径的与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三)完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制度体系

 7.健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职业教育制度

  推进国家资历框架建设,建立各级各类教育培训学习成果讣定、积累和转换机制。加快建设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制定学时学分记录规则,引导在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建立职业教育个人学习账号,存储、积累学习成果和技能财富。支持学校按照相关规则研制具体的学习成果转换办法,按程序叐理学分兑换申请,符合条件的学生可免修部分课程戒模块。支持国家开放大学体系创新収展,着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

  8.推劢学历教育不职业培训幵丼幵重

  落实职业学校幵丼实施学历教育不培训的法定职责,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支持职业学校承担更多培训仸务,成为落实《职业技能提升行劢方案(2019—2021 年)》的主力军,实现优质职业学校年培训人次达到在校生规模的 2 倍以上。深入推进 1+X 证乢制度试点,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做法,提高职业技能等级证乢的行业企业讣可度。収挥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在实施职业技能培训中的重要主体作用。推劢更多职业学校参不 1+X 证乢制度实施,服务学生成长和高质量就业。引导有条件的普通高校和职业学校参不企业大学建设。根据军队需要保证职业学校定向培养士官质量。支持国家开放大学办好面向军队军士的学历继续教育。依托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农业技术推广站等机构,面向“三农”提供全产业链技术培训服务及技术支持,为脱贫致富提供持续劢力。引导职业学校和龙头企业联合建设 500 个左史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

 9.强化职业学校的继续教育功能

  面向在职员工、现役军人、退役军人、进城务工人员、转岗人员、城镇化进程中的新市民、城乡待业人员、残疾人、农村实用人才等社会群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鼓励职业学校积极参不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不普通高校、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独立设置成人高校、各类继续教育机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形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収展合力。实施“职业教育服务终身学习质量提升行劢”,遴选 200 个左史示范性继续教育基地、2000 门左史优质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在老年教育、特殊教育、学前教育、卫生护理、文化艺术等领域,遴选 500 个左史社区教育示范基地和老年大学示范校。

  (四)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10.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建立产业人才数据平台,収布产业人才需求报告,促进职业教育和产业人才需求精准对接。研制职业教育产教对接谱系图,指导优化职业学校和与业布局,重点服务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遴选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型城市,推劢试点城市建设开放型、共享型、智慧型实训基地。加大对农业农村等人才急需领域的职业教育供给,建设 100所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収挥好“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等在服务乡村振兴戓略中的重要作用。

  11.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改革

  建好用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升行业丼办和指导职业教育的能力。支持职业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劢不具备

 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培训、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支持国有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丼办戒参不丼办职业教育,将企业办学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仸报告。支持行业领军企业主导建设全国性职教集团,分领域建设服务产业高端的技术技能人才标准和培养高地。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鼓励企业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要素参不校企合作。培育数以万计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建立覆盖主要与业领域的教师企业实践流劢站,依托国有企业、大型民企建立 1000 个左史示范性流劢站。収挥职教集团推进企业参不职业教育办学的纽带作用,打造 500 个左史实体化运行的示范性职教集团(联盟)、100 个左史技工教育集团(联盟)。推劢建设300 个左史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与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12.完善校企合作激励约束机制

  健全以企业为重要主导、职业学校为重要支撑、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中心仸务的产教融合创新机制。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推劢公共教学资源和实训资源共建共享。支持行业组织积极参不产教融合建设试点顷目。对纳入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范围的试点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的投资符合规定的,可按投资额的 30%抵免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充分収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鼓励地方开展混合所有制、股仹制办学改革试点,推劢各地建立健全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讣证制度,落实“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政策。

  (五)健全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

  13.健全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制度

 建立健全省级统筹的高职分类考试...

篇二:乡村振兴“培优扶强计划”实施方案

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精神,推进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体系与目标 (一)工作体系。认真落实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对接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工作任务,以更高站位做好顶层设计,以更实举措推进机制突破,以更大力度促进项目落实,构建“1+247”工作体系,为推进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蹚路子、树样板。

 ——现 实现 1 1 个总体任务。对接***三大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立足原有基础,坚持问题导向,围绕优化布局补短板,围绕产教融合破障碍,围绕办学水平抓提升,围绕机制创新占高地,力争三年内建成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并重、纵向贯通和横向融通并行的新时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动 推动 2 2 项重点改革。支持职业院校开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支持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院校,构建多元办学格局;推进绩效工资改革,落实职业院校在机构设立、岗位设置、人员招聘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激发学校与教师的内生动力。

 ——成 完成 4 4 大攻坚任务。破除职业教育“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藩篱,建立部门统一管理的大职教格局;建立职业教育资源与产业布局同步规划、配置机制,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转型联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协同;建立技术技

 能人才供需资源平台,完善专业调控预警机制,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发展需求侧有机高效对接;推进校企深度融合,更好发挥企业育人主体作用,探索建立校企共同治理机制。

 ——现 实现 7 7 个全面提升。实施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工程,职业院校办学层次和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实施教学提质专项行动,加快推进学分制改革,积极建设职业教育“学分银行”,职业院校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实施实习实训改进计划,建设大型智能(仿真)公共实习实训基地,实习实训效能显著提升;实施职教赋能计划,职业教育专业技能培训数量和质量显著提升;实施产教融合项目培育计划,校企合作水平整体提升;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支持学校引进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建设“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教师专业素质显著提升;举办“一带一路”职业院校高端论坛,打造一批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

 (二)工作目标。到 2022 年,市域内职业院校基本办学条件全部达标;新建成 1 所共享性的大型智能(仿真)实习实训基地;“双师型”教师占比达到 75%以上;全市职业院校在校生规模达到 33.9 万人,中职学校校均在校生规模达到 2000 人,高职院校达到 19400 人,基本普及高职教育;对接重点产业专业人才培养规模达到 17.7 万人,冠名班、订单班专业规模达到3.8 万人。经过三年努力,基本建立起结构布局合理、专业设置科学、校企合作机制成熟、学校运行机制高效、保障政策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新时代***特色职业教育制度、体系和模式。

 二、重点工作 (一)高起点 规划职业教育结构布局。

 1. 完善职业教育管理机制。将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强化市域统筹,打破学校类型界限,跨部门、跨行业整合各类职业教育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建立由部门统一牵头管理的工作机制。将按照高校设置程序进入高等学校序列的技师学院纳入高职(专科)统一招生平台。支持***市技师学院、莱芜技师学院、山东蓝翔技师学院按程序纳入高等职业学校序列。

 2. 构建多元办学格局。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支持职业院校与大型国有企业联合举办职业大学、二级学院或产业学院。支持鼓励企业以购买服务、委托管理、合作共建等方式依法参与职业院校办学或举办职业院校。支持开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试点,鼓励举办混合所有制性质的二级学院。允许通过 PPP 模式、融资贷款、土地置换等途径拓宽筹资渠道,构建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格局。支持莱芜职业技术学院与北京中职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共建山东省首家长者福祉学院,支持***护理职业学院康养产业研究院建设。推动院校向企业购买技术课程和实训教学任务。支持政行企校四方合作,对接***三大国家战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和十大千亿产业,建设多元主体职业教育集团,探索以产业链、资产链、人才链等为纽带实施实体化运作。支持莱芜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全国文物修复与保护职业教育联盟。到 2022 年,建设 2 个省级示范性职教集团,争创国家级示范性职教集团。

 3. 完善专业设置与调整机制。建立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与供给资源平台,完善人力资源统计、预测、供求信息发布制度,健全职业教育专业认证、质量评价、专业预警调控机制,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发展需求侧全方位对接。定期编制职业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状况报告,发布职业院校专业设

 置“负面清单”,建立以专业评估结果为基础的排名机制。鼓励职业院校面向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战略和十大千亿产业发展,主动布局一批产业需求大、发展前景好的专业,扶持涉农、家政服务专业。鼓励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按规定在目录外合作共建新专业、开发新课程、培养紧缺急需领域的技术技能人才。到 2022 年,重点培育和打造 25 个左右省级高水平中职专业(群)、12 个左右省级高水平高职专业(群),遴选培育 1000 名“齐鲁工匠”后备人才。

 4. 强化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支持***第九中学、***回民中学、长清中学、长清职专、济阳职专、章丘职专、***艺术学校、***旅游学校等开展职普融合试点,探索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学生学籍互转、学分互认,为学生实现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平台。支持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成为集中职教育、五年制高职教育、技术推广、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社会生活教育为一体的职业学校。

 5. 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支持***职业学院、***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护理职业学院争创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支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东艺术设计职业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支持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支持***职业学院骨干专业试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支持***职业学院转设***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支持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开办职业技术师范本科专业。支持***职业学院、***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护理职业学院及其他民办职业院校与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联合培养职业教育本科生、专业硕士。支持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在我市新建山东文化艺术职业学院。积极争取应急救援国际学院

 项目落地***。到 2022 年,创建省级高水平中职学校 4~5 所、国家高水平高职学校 1~2 所。

 (二)高标准提升办学质量。

 1. 实施教学提质升级专项行动。将质量意识贯彻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推动国家和省级专业教学标准衔接落地。突出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能力与资格并重,丰富、完善和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模式,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程融通。根据不同行业和工作岗位技能要求,科学调减学生文化理论课学习时间,增加实训和在企业实习实践时长,发展半工半读职业教育。完善市级职业院校教师技能大赛和教学能力大赛制度,支持市属职业院校承办全国、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2. 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立“春季中考”制度,制订职业教育考试招生改革实施方案,为学生依照兴趣和禀赋多样化选择、多渠道成才拓展路径。扩大中职与高职“3+2”、中职与职业教育本科和应用型本科“3+4”、高职与职业教育本科和应用型本科“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健全相互贯通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让更多的中职学生有机会升入高职院校。

 3. 建立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实施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计划,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支持***职业学院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智能电子与控制技术研发中心和莱芜职业技术学院粉末冶金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现代中草药开发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鼓励建设符合项目式、模块化教学需要的教学创新团队。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学分银行”

 建设,促进各类教育形式和终身教育间的学习成果认定、学分积累和转换。开展职业院校教学诊断和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估。到 2022 年,立项建设 100 门左右市级优质课程、3 个省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和 300 门在线开放精品课程、5 所省级职业教育信息化创新与改革试点院校和 1 个试点区县。

 4. 改进职业教育评价机制。开展职业院校办学水平评估,对不达标学校责令限期整改或停止招生,确保到 2022 年市域内职业院校基本办学条件全部达标。将第三方评价评估结果作为对相关院校政策支持、绩效考核、表扬奖励的重要参考。全面实施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自 2020 级新生起,建立全市中职学校“公共基础、专业理论测试+专业技能抽测”制度,落实中职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5. 落实育训并举的法定职责。依法支持职业院校为开展企业培训、技术开发、咨询服务、继续教育、学术交流等活动变更业务范围。允许职业院校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面向社会提供有偿服务,逐步实现年培训量达 10 万人次以上。实施职教赋能计划,在全市遴选基础条件好、专业特色明显的 10 所中职学校面向社会开展无偿专业技能培训试点。设立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对开展职业培训、以工代训、职业技能鉴定、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国家和省规定的其他培训学校和机构给予补贴。加大对农村地区、东西协作对口支援地区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集聚市内优质资源完成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计划任务。允许职业院校将一定比例培训收入用于学校发展。

 (三)高质量推进产教融合。

 1. 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加快创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探索校企共同治理机制。开展市级产教融

 合型企业认证工作,落实“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政策,自 2019 年 1 月 1 日起,对纳入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范围的试点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的投资符合规定的,按投资额的 30%比例抵免该企业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规模以上企业按职工总数的2%安排实习岗位接纳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建立接收学生实习实训成本补偿机制,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支持。将规模以上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开展职业教育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支持***职业学院、***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莱芜职业技术学院等建设省级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示范校。职业院校开展生产服务性实习实训取得的勤工俭学收入,可提取一定比例支付学生劳动报酬。实施产教融合“145+X”项目培育计划,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现代学徒制和双元制改革,定期对“1+X”证书制度试点、订单制培养工作进行督导,建立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到 2022 年,重点建设 5 个技术研发和推广服务中心、5 个乡村振兴示范校,推动 5 所高职院校、20 所中职学校和部分职教集团、100 家左右企业深度参与国家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试点项目。

 2. 建设产教融合示范园区。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转型联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协同,同步规划配置职教资源,建设产教融合示范园区。按照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方式,高标准建设***市大型智能(仿真)公共实习实训基地,并打造成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高地、面向中小微企业的技术服务中心和企业培训培养紧缺技能人才的实践中心。支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设 5G 综合应用示范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护理职业学院建设产教融合大健康实训基地、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人工智能和粉末冶金全产业链绿色智能制造产

 教融合实训基地。鼓励职业院校通过场地、设备租赁等方式与企业共建生产型实训基地。鼓励支持职业学校举办以服务学生实习实训为主要目的的企业,其经营活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等优惠。到 2022 年,建设 10 个左右符合产业发展方向、产教融合深入、育人效果明显的市级生产性实训示范基地,7 个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3. 构建高品质研究平台。打破现有职业教育教学人员、研究人员、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研究架构,以产教融合立意,以结构重组破题,以多元机制布局,建立教育和产业人才研究平台,立足产教融合、专兼结合,公开招聘行业企业管理人员和政府部门人员作为研究员,成立若干专业委员会,作为***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研究专业智库,重点开展专业建设指导、教学诊断评估、人才供需预测、发展路径研究、技术成果转化、行政决策咨询等工作,增强产教融合的深度和职教研究的效度。

 (四)高水平建设师资队伍。

 1. 落实职业院校用人自主权。允许学校在限额内自主设立内设机构并报机构编制部门备案,允许自主设置岗位,自主确定用人计划,自主确定招考标准和内容、程序,在相应人事考试官方网站公开招聘岗位信息,自主招聘各类人才,实行事后备案。技能性强的专业在人员编制上给予倾斜。改革教师招聘制度,职业院校新进专业专任...

篇三:乡村振兴“培优扶强计划”实施方案

级 科学培优扶差 复课 计划

 在小学阶段各门学科中,科学课占据的角色并不突出,但是难度却是最大,所学知识广、杂、多,内容包罗万象,对初中部分学科具有承上启下作用。下面我将我校的科学总复习方法计划如下:

 一、学科总复习的特点分析 1、复习的内容多,知识量大,重点较多,学生背诵后容易遗忘,难以巩固。

 2、复习课上成了练习课。复习课需要练习,但不应是为练习而练习。一堂课下来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事倍功半,时间久了,学生对科学学科也就失去了兴趣。

 3、给学生空间不多。上课时,老师过度发挥了主导作用,很少沿着学生的思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是把学生引入自己的思路中,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具体做法 1、做好思想工作,使学生乐学 到了毕业总复习时,学生往往会出现思想混乱,厌学情绪。一旦学生有了厌学情绪,学习就会下降,学不好知识。作为学科教师要针对这种情况因势利导,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同时增强教学的乐趣性,使爱上科学学科。

 2、将本册教材中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再亲自做一遍,在做的程中说出实验的材料、过程方法及结果。这样记忆起来

 就比较容易,也不易遗忘。

 3、每个单元里的科学概念都非常多,要求背诵记忆。我们老师可以归纳总结,利于学生记忆。

 4、查漏补缺。复习课的教学要以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为目标,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进行查漏补缺。

篇四:乡村振兴“培优扶强计划”实施方案

乡村振兴组织动能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江西省高安市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找准着力点,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厚培乡村振兴组织动能。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锻造乡村振兴“主心骨”。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要在建强基层党组织上做实功。实现组织振兴,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要坚持突出政治功能、强化服务功能,用制度落实长效管理,用服务提升三化效能,积极发挥大学生专职村干主观能动性,推动基层党建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提档升级,切实发挥村级党组织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战斗堡垒作用。要在压实责任上出实招。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压紧压实基层党组织“一把手”责任,把抓党建这个最大政绩与推动乡村振兴这一重要任务有机统一、深度融合,常态化实施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通过传导压力、激发动力,切实将党建引领抓实抓牢,带动乡村振兴抓出成效,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充分转化为乡村振兴发展的强大势能。要在引领发展上见实效。以创建“红色名村”为契机,激活红色资源的旅游经济价值,将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深入挖掘本地红色文化、乡土文化和生态文化,以红色为主线,以“绿色”“古色”“金色”为补充,开发建设礼港村、文昌村、西湖村等数个融红色文化、绿色生态、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旅游于一体的红色文化乡村旅游点,促进红色旅游持续发展。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筑牢乡村振兴“压舱石”。产业兴则农村兴,产业旺则农村旺。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要紧贴实际情况。立足本土优势资源,充分挖掘资源禀赋,吸收上湖辣椒产业园经验,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思路,按照“一村一品”做好产业发展规划,走多元化、多样化发展道路,推动各村形成各有特色的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路子。要彰显“村投”作用。针对乡村振兴过程中资金不足、人才难找、项目缺乏、机制不顺等困境,拓展“村投”(村集体经济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打造高安村投升级版。促进市村投公司与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利益捆绑,使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要增强“造血”功能。充分发挥村投公司的资金、技术、人才和制度优势,积极参与农村基础设施、资源资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兴农业业态等项目的建设与开发,扶持村集体“借船出海”,增强村集体自身发展能力。

 引导人才下沉一线,打造乡村振兴“智囊团”。乡村振兴,人才是支撑。要充分发挥党管人才的优势,抢抓政策机遇,加大引才聚才力度,吸引各类人才向产业发展、乡村振兴一线集聚。要派得准。以全市重点村为抓手,坚持以精准选人、精准派驻、精准管理为目标,总结运用脱贫攻坚经验,持续做好新一轮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选派工作,确保选得优、下得去、融得进、干得好。严把人选政治关、廉洁关、能力关,从市级机关、事业单位中择优选派有农村工作经验或涉农方面专业技术特长的优秀年轻干部,确保做到选优派强。要引得回。在“硕博人才库”基础上,建立健全在外乡贤常态化联系机制,发挥外出乡贤的优势作用,以乡情亲情友情为纽带“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带动更多技术回归、项目回归、资金回归,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要育得好。利用市委党校、乡村振兴夜校等阵地,通过“本土人才培育工程”及与高校深化“多方共育”合作模式,围绕

 产业需求,“订单式”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不断壮大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篇五:乡村振兴“培优扶强计划”实施方案

省培优扶强工业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并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培优扶强龙头企业,引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有力支撑,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发展目标

  深刻把握新时代产业发展的新特征新要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坚持强龙头、强配套、强融合,通过实施龙头企业“三个一批”行动,着力做优做强一批现有龙头企业,加快壮大一批龙头培育企业,策划引进一批新的龙头企业,推动龙头企业加强创新研发、实施并购重组、扩张先进产能、加快改造升级、提升品牌质量、带动产业链建设,到 2025 年,在全省工业领域力争培育规模超百亿元企业 60 家,打造若干个更具竞争力的高新技术、高成长性、高附加值的千亿级、五百亿级世界一流的大企业大集团,带动形成 20 个以上规模超千亿的产业集群,带动培育 300 家以上单项冠军、1000 家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二、重点任务

  (一)推动龙头企业壮大规模

  1. 培育百亿 企业。加强资源要素统筹调度,以经济运行分析为基础,建立常态化的龙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机制,密切跟踪龙头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全力帮助龙头企业提升存量、挖掘潜能,促进龙头企业多接订单多生产,积极做大总量,培育壮大更多百亿级龙头企业。对企业年营业收入首次超过 100 亿元的,省级财政给予一次性 300 万元奖励。

  2. 促进项目建设。健全“五个一批”和“全系统、全过程、全覆盖”抓项目工作机制,引导龙头企业主动围绕产业导向、市场需求和企业战略,策划实施增资扩产项目,持续扩大产能。完善龙头企业重点项目挂钩联系服务制度,加强龙头企业项目跟踪服务、要素保障,紧盯项目开工建设、竣工投产等关键节点,及时协调项目推进中的堵点难点,确保项目按计划开工、按序时进度建设,促进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投产,形成龙头企业发展增量。

  3.。

 实施并购扩张。进一步优化龙头企业兼并重组的市场环境,引导龙头企业围绕提高产业集中度、延伸产业链,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开展兼并重组,健全完善生产、研发和服务体系,快速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对企业兼并重组重大项目发生的评估、审计、法律顾问、财务顾问等前期费用和并购贷款利息予以补助,单个项目补助不超过 300 万元。

  责任单位:省工信厅、发改委、财政厅,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

  (二)推进龙头企业创新发展

  4.。

 激发主体作用。落实好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企业研发经费分段补助等创新激励政策,引导龙头企业强化创新主体地位,加大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本投入,推动生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把龙头企业打造成为强大创新主体。推动龙头企业引领上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攻关,加快构建协同创新体系,提升产业链创新水平。

 5.。

 打造支撑平台。引导龙头企业牵头或参与产业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建设,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科技研发创新平台给予最高 1000 万元奖励。对被认定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创新中心试点的牵头单位分别给予 1000 万元、100 万元资金扶持,对新认定的省企业技术中心给予 50 万元奖励。

  6.。

 加强技术攻关。支持龙头企业联合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参与承担国家、省级重大科研项目,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攻关,增强产业核心关键技术供给。引导龙头企业参与实施国家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突破一批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推动龙头企业研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对经认定属于国内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按不超过市场销售单价 60%、最高给予 200 万元补助,属于省内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按不超过市场销售单价 30%、最高给予 100 万元补助;对首批次新材料应用示范产品,最高给予 200 万元奖励。支持龙头企业引进国(境)内外先进科技成果并在本省实施转化,按照企业对该项目实际支付的技术交易额不超过 30%的比例、最高给予 200 万元补助。

  责任单位:省科技厅、工信厅、发改委、财 政厅,省税务局、厦门市税务局,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

  (三)促进龙头企业改造升级

  7.。

 加大技术改造。引导龙头企业围绕设备更新改造、产品升级换代、先进技术开发应用等实施省重点技改项目,扩大先进产能规模,省级财政按项目设备(含技术、软件、咨询设计等)投资额不超过 5%的比例给予补助,单家龙头企业最高 1000 万元。对实际总投资 1000 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在项目完工投产后且较上一年度营业收入增长的,省级财政再按项目设备投资额不超过 5%的比例给予奖励,单家龙头企业奖励金额最高 1000 万元。发挥省级财政技改专项资金作用,支持更多企业获得低成本中长期项目融资。

  8.。

 发展智能制造。推动龙头企业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业渗透融合和创新应用的智能制造、“机器换工”,引领制造业重点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加快培育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为龙头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提供技术服务支撑。引导龙头企业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新制造,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5G+工业互联网”和工业 APP 典型应用案例,对省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5G+工业互联网”等应用标杆企业,分别给予不超过 200 万元、50 万元奖励。

  9. 推动服务型制造。引导龙头企业在工业设计、定制化服务、供应链管理、共享制造、检验检测认证服务等领域培育服务型制造新业态新模式,实施一批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促进制造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对新增国家级、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企业、平台)分别给予 100 万元、50万元奖励;对新认定国家级、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分别给予不超过 80 万元、50 万元奖励。

  责任单位:省工信厅、科技厅、发改委、财政厅、市场监管局,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

  (四)提升龙头企业品牌质量

  10. 打造高端品牌。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国外高端品牌并购,并在省内设立该高端品牌的营销总部,统一经营和运营,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品牌产品,龙头企业所在地政府可“一事一议”予以支持。

 实施以各级政府质量奖、地理标志产品、驰名商标、老字号、知名商号等为核心的品牌战略,引导龙头企业强化国际品牌意识,加快培育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龙头企业。

  11. 提升质量标准。引导企业强化质量标准建设,对新获得国家和省级质量标杆的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 80 万元、30 万元奖励;对新获得中国质量奖、提名奖的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 500 万元、300 万元奖励;对新获得福建省政府质量奖、提名奖的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 200 万元、100 万元奖励;对新获得中国专利奖金奖、福建省专利奖特等奖的企业分别给予 100 万元奖励。支持龙头企业参加相关领域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的制修订,省标准化工作专项资金按规定给予专项补助。

  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工信厅、财政厅,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

  (五)强化龙头企业对接引进

  12. 全力谋划引进龙头项目。围绕主导产业、新兴产业、优势产业等领域,深入梳理产业龙头企业招商目录,精准对接世界 500 强、民企 500 强、台湾百大企业和央企等,全力谋划引进一批龙头项目。用好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中国·海峡创新项目成果交易会、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平台,大力拓展智能招商,多渠道对接引进龙头企业。强化省市县三级联动,突出“一把手”招商,有针对性地梳理跟踪产业龙头企业信息,挖掘投资意向,整合资源、精准对接、集中攻关,着力引进一批产业龙头重点项目,培育形成新的本土龙头企业。

  13. 精准对接龙头配套项目。围绕龙头企业梳理原材料、销售端、供应链等配套情况,强化上下游协同攻关,推进进口产品技术省内国内替代,精准策划生成一批产业链缺失、延伸项目和龙头企业配套项目。推行“龙头企业开单、政企联手招商”等招商方式,创新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商协会、政府驻外办、异地商会作用,引进一批产业链填平补齐的好项目,配套推动龙头企业加快发展。

  14. 加大招商支持力度。鼓励各地、各园区围绕龙头企业落地量身定制招商政策,在项目代办报审服务、基础设施配套、生产办公用房建设、技术管理团队住房、政府采购首购等方面予以特殊支持,提供“拎包入驻”式优质服务,营造最优的龙头企业投资环境。对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设立的总部、区域中心及其他特别重大企业,给予“一事一议”综合奖补政策配套。实施民企产业项目第三方招商引资奖励政策,激励引进有利于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的产业项目,对符合条件的引资人,按引进项目首期核准或备案固定资产投资额分档一次性给予奖励。

  责任单位:省商务厅、发改委、工信厅、财政厅,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

  (六)引导龙头企业固链延链

  15. 强化产业链协同配套。围绕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实施龙头企业铸链、补链、强链工程,营造有利于龙头企业产业配套的条件,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打造内循环,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贯通、产供销配套、大中小协同,筑牢产业链发展基础。支持各级各部门、行业协会举办或组织龙头企业参加产品推介、上下游协作配套、项目供需对接“手拉手”活动,促进龙头企业持续加大本省采购、增强上下游产业链协同,促进一大批配套、协作企业发展。

 16. 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突出龙头企业作为产业集群主引擎的作用,提升集群化发展水平,打造龙头引领、关联配套、专业分工、协作发展、社会化服务的

 产业集群格局。实施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支持龙头企业参与相关园区建设,打造一批功能完备、宜居宜业的示范标杆园区和产业发展高地,对考核优秀的试点园区按照正向激励机制给予一定奖励,对试点园区的重点产业项目及配套项目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资金扶持。

  17. 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加强政策倾斜和要素保障,引导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之路,增强配套龙头企业的生产服务能力,着力培育在细分行业、产品、市场、技术工艺上居全国前列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融资,对我省中小企业经“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或银行业金融机构自建的供应链融资平台开展应收账款融资的,省级财政按我省中小企业通过应收账款获得年化融资额不超过 1%的比例,对供应链核心企业最高给予 200 万元奖励。

  责任单位:省工信厅、发改委、科技厅、商务厅,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落实。各级人民政府要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势,健全促进龙头企业发展协调联动机制,强化分类指导和政策协同,统筹资源做优做强龙头企业,并通过召开现场会等方式推广交流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的典型经验做法。省工信厅要建立龙头企业名单生成发布、评估考核、动态更新工作机制。各市、县(区)要对列入名单的龙头企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结对服务龙头企业工作机制,指导龙头企业制定加快发展的目标和战略,坚持项目化运作方式,完善龙头企业工作台账,坚持一难一策、一事一策,强化问题协调,提供点对点精准服务,帮助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发挥“政企直通车”平台作用,最大限度协调解决龙头企业发展经营中的困难问题。

  责任单位:省工信厅等省直有关部门,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

  (二)强化政策要素保障。龙头企业同一时期实施的不同项目,可叠加享受省级财政资金奖补政策,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鼓励各市、县(区)结合龙头企业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实际需求,与龙头企业签订“一企一策”协议,依法依规在项目用地、资金补助、环境容量、能耗指标、教育医疗、人才引进、住房配套等方面提供精准政策支持,有针对性地破解龙头企业发展存在的堵点难点问题。深入实施“全闽乐购”等促消费行动,优先对接龙头企业产品,拓展本省市场空间,推动龙头企业扩大产能、增加供给。龙头企业实施重点项目中需省级协调的相关问题,及时纳入省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协调会予以协调推动。各地应加快盘活使用批而未供土地、闲置土地,对龙头企业项目建设用地、用林申请加快审批进度,所需的用地、用林指标予以倾斜支持。对龙头企业在本地实施总额较大的再投资项目,所在市、县(区)可视同招商引资项目予以重点扶持,并结合龙头企业既往贡献予以财政奖补。龙头企业的控股子公司,且上年度营业收入超过 1 亿元的,可同等享受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

  责任单位:省工信厅、发改委、商务厅、财政厅、自然资源厅、林业局,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

  (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结合龙头企业发展,动态跟踪龙头企业金融服务需求,加大政银企对接力度,深化产融合作。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为企业量身定制融资方案,优先配置信贷资源、增加资金供给,加大信贷等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发行中期票...

篇六:乡村振兴“培优扶强计划”实施方案

级英语培优扶困教学计划 密晓芬 一、 指导思想:

 培化计划要落到实处, 发掘并培养一批尖子, 挖掘他们的潜能, 从培养能力入手, 训练良好学习习惯, 从而形成较扎实基础, 并能协助老师进行辅差活动, 提高整个班级的素养和成绩。

 主要措施:

 二、 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二共有学生 53 人, 从学习情况及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看, 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学习目 的明确, 上课认真, 各科作业能按时按量完成, 且质量较好, 能起到较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但也有少部分学生, 基础知识薄弱, 学习态度欠端正, 书写较潦草, 作业有时不能及时完成, 因此本学期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外, 我准备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 通过培优辅差的方式使优秀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潜能生得到较大进步。

  三、 具体措施 1、 加强交流, 了 解潜能生、 优异生的家庭、 学习的具体

 情况, 尽量排除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2、 搞好家访工作, 及时了解学生家庭情况, 交流、 听取建议意见。

 3、 沟通思想, 切实解决潜能生在学习上的困难。

 4、 坚持辅潜工作, 每周不少于一次。

 5. 采用一优生带一差生的一帮一行动。

 6. 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 差生加以学习。

 7. 课堂上创造机会, 用优生学习思维、 方法来影响差生。

 8. 对差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

 优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并安排课外作品阅读, 不断提高做题和写作能力。

 9. 采用激励机制, 对差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 并鼓励其继续进取, 在优生中树立榜样, 给机会表现,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10. 充分了 解差生现行学习方法, 给予正确引导, 朝正确方向发展, 保证差生改善目 前学习差的状况, 提高学习成绩。

 四、 主要措施 1. 围绕提高均分、 合格率和优秀率的目标, 制定切实可行的培优和辅差计划, 严格按计划实施, 注重过程, 注

 重效率, 注重效果。

 争取做到“顾两头, 抓中间”。

 具体分析每一个目 标学生的实际情况, 稳定优生人数, 狠抓中间段。

 在上学期的基础上, 继续进行集体培优。

 把优生集中在一起定时定点进行。

 2. 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如何去学英语。

 3. 做到”堂堂清”, “月月清”:

 要求学生每天做好”预习—听课—复习 ”三步.并积极检查.把当天的功课在当天解决。

 在月考中检查出学生未能掌握的知识再及时把进行讲解和解决。

 4、 利用早读和口语操练, 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

 加强背诵, 记单词和阅读的训练, 利用早读, 口语操练等时间进行有组织, 有目的, 有意义并且有效的练习。

 总之, 本学期我将进一步发挥自己的潜能, 在不断的实践和学习当中提高自己的水平。

 但是我们坚信我们的努力和协作能够使我们虽然上学期的进步的基础上实现我们本学期的目标。

篇七:乡村振兴“培优扶强计划”实施方案

级第一学期数学培优扶中辅差计划

 张远丽 新接手一个班级,在没有测评的情况下,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貌似有点纸上谈兵的感觉,但能够做到的是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定期单元测评、上好每一节课。在第一次测评后,再投入到培优扶中辅差工作中,力争取得较好成绩。

  一.思想方面的培优扶中辅差。

 1.虽然只是任课教师,但也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和学生谈心,让学生觉得老师是重视他们的,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从而根据学生的思想心态进行相应的辅导。

 2.定期与学生家长、班主任联系,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思想、课堂等各方面的情况。

 二.有效培优扶中辅差措施。

 利用课余时间,对各种情况的同学进行辅导、提高,“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素质采取相应的方法辅导。具体方法如下:

 1.课上差生板演,中等生订正,优等生解决难题。

 2.在数学课中,安排好座位,坚持“好差同桌”结为学习对子。

 3.课堂练习分层布置:第一层“必做题”—基础题,第二层:“选做题”—中等题,第三层“思考题”,拓展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4.培优扶中辅差过程必须优化备课,功在课前,效在课上,成

 果巩固在课后培优。培优扶中辅差尽可能“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必要精力”。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练习,才能上好课,才能保证培优扶中辅差的效果。要精编习题、习题教学要有四度。习题设计要有梯度,紧扣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面向大多数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巩固“双基”,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习题讲评要增加信息程度,围绕重点,增加强度,引到学生高度注意,有利于学生学会解答;解答习题要有多角度,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扩展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解题训练要讲精度,新颖灵活的典型题,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题,练不在数量而在质量,训练要有多样化。

  5.中等生的成绩尤为要引起重视,成绩起伏变化最大的就属于中等生,所以要时时关注他们的动态。

 6.对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只要一点提高,就要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三.在培优扶中辅差中注意几点:

 1、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纵容优秀的学生,一视同仁。

 2、根据优中差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方案,比如优秀生可以给他们一定难度的题目让他们进行练习,中等生除了必做题以外,适当的加以拓展,学困生则根据他们的程度给与相应的题目进行练习和讲解,已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

 3、对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要及时地检查,并做出评价。

 4、不定期地进行所学知识的小测验,对所学知识进行抽测。

 5、要讲究教法。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研究不同课型的教法。如上复习课时,要把知识进行网络,把知识进行列表比较,把知识系统,便于学生掌握;上习题评讲课时,做到既评又讲,评有代表性的学生答题情况,讲知识的重点、易混点、热点及考点。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优生率,使差生的学习成绩普遍得到提高。

篇八:乡村振兴“培优扶强计划”实施方案

资料注意保管全省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手册广东省乡村振兴局2021 年 8 月

 目 录一、目标任务(一)三个阶段目标任务.............................1(二)“五个提升”主要任务...........................1二、帮扶方式(一)分类分级帮扶...........................3(二)组团结对帮扶...........................4(三)驻镇帮镇扶村...........................4三、帮扶工作(一)驻镇帮扶队伍选派.............................4(二)驻镇帮扶工作队八项职责.....................5(三)建立驻镇帮扶八项工作机制....................6(四)驻镇工作要把握好五个关系....................7(五)推进驻镇帮镇扶村工作落实见效五件事..........9(六)当好“五员”.................................11(七)帮扶队员待遇保障............................11四、驻村第一书记(一)驻村第一书记选派及范围......................12(二)驻村第一书记任务............................12(三)驻村第一书记管理考核........................14

 (四)驻村第一书记待遇保障........................15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16(二)加强规划引领................................16(三)加强资金保障................................17(四)加强人才支持................................18(五)加强监督考核................................18六、防止返贫监测(一)防止返贫对象动态监测对象和范围..............18(二)防止返贫对象动态监测方式和程序..............20(三)防止返贫对象动态监测标注风险消除............21(四)完善防止返贫的帮扶政策......................21七、乡村振兴“九大攻坚”行动(一)实施农村违法乱占耕地建房整治攻坚行动........22(二)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攻坚行动..................22(三)实施种业翻身仗攻坚行动......................23(四)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行动................23(五)实施农村供水保障攻坚行动....................23(六)实施村内道路建设攻坚行动....................23(七)实施美丽圩镇建设攻坚行动....................23

 (八)实施渔港建设攻坚行动........................23(九)实施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攻坚行动................24

 1一、目标任务(一)三个阶段目标任务到 2022 年,全省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拓展,镇村同建同治同美取得显著成效;到 2027 年,乡村振兴取得战略性成果,镇村面貌实现根本改变;到 2035 年,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目标总体实现,乡村基本实现现代化。(二)

 “ 五个提升 ” 主要任务1. 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水平 。“十四五”时期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行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主动发现、定期核查、动态调整机制,实施社会救助,完善养老保障和儿童关爱服务,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体系。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和“农村电商”“乡村工匠”“高素质农民”培育等工程。健全帮扶项目低收入群众参与机制、被帮扶地区产业园区吸纳劳动力就业管理机制。对就业特别困难的人员通过公益性岗位进行托底安置。做好扶贫产业项目后续帮扶,加强扶贫资产管理。2. 提升镇村公共基础设施水平。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邮政通信、广播电视、物流、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健全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管护机制。实施美丽圩镇

 2建设,梯次推进乡镇政府驻地和中心村生活污水治理,改造提升农贸市场和农产品集散中心,打造特色街区。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行动。实施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攻坚行动,优化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及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乡镇公共供水、农村集中供水、饮用水安全保障。推进乡镇智慧化改造,建立政务服务平台和公共资源产权交易平台。实施村内道路建设攻坚行动,实现自然村村内道路路面基本硬底化。实施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行动。3. 提升镇域公共服务能力。乡镇建设服务农民区域中心,强化服务农民功能。推动义务教育、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镇村公共卫生服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供给。探索建设综合功能农村区域性服务中心,解决“三留守”问题。实施“广东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加强镇村党群服务中心和政务服务终端建设,完善镇村组网格化管理机制,优化镇村法律顾问服务机制,开展智慧乡村、平安乡村、文明家庭创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体现乡土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乡村文化。4. 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建设农文旅深度融合型产业园区,优化打造镇域产业发展集聚区,发展特色小城镇。实施“五个一”工程,打造一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建设一个社会化综合服务体,完善一套利益联结机制,培育一批创业致富带头人。发展绿色生态经济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进农村工程项目建设、扩权强镇和城乡融合发展等乡村振兴改革示范

 3试点。5. 提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水平 。实施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强化乡镇党委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巩固和加强行政村党组织领导地位,推动落实组织报告工作制度和“四议两公开”制度。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实施农村干部能力素质提升行动和“人才下乡、干部返乡、能人回乡”计划。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增强村级组织服务群众能力。加强乡村治理,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建立防范和整治“村霸”问题长效机制,抓党建促农村宗教治理。开展乡村治理“百镇千村”示范创建活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新格局。二、帮扶方式(一)

 分类分级帮扶。一是把全省 1127 个乡镇分为三类。其中,综合实力相对较弱的 600 个乡镇列为重点帮扶镇,综合实力相对较强的 301 个乡镇列为巩固提升镇;珠三角 7市所辖 226 个乡镇列为先行示范镇。二是安排省、市、县三级帮扶,实现帮扶全域全覆盖。其中,安排省直和中直驻粤单位定点帮扶 121 个,珠三角 6 市对口帮扶 300 个,所在地级市直属单位帮扶 179 个。301 个巩固提升镇,由所在县(市、区)自行帮扶。珠三角 226 个先行示范镇,由属地市、县结合实际开展帮扶。

 4(二 )

 组团结对帮扶 。采取“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村科技特派员、“三支一扶”人员、志愿者、金融助理”模式组团结对帮扶。一是省直和中直驻粤党政机关单位(含参公单位)作为牵头单位、企事业单位作为成员单位组建团队,“一对一”定点帮扶 121 个重点帮扶镇。第二个是地市层面组团结对,安排珠三角 6 市对口帮扶 300 个重点帮扶镇。安排属地市直属单位帮扶其余 179 个重点帮扶镇。对 301 个巩固提升镇,由属地县(市、区)参照省的做法自行组团帮扶。(三 )

 驻镇帮镇扶村 。组建驻镇帮扶工作队,协调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工作。选派优秀干部、年轻干部驻镇帮扶,原则上每个工作队不少于 5 人、每 3 年轮换一次。驻镇帮扶工作队队长必须是中共正式党员,省直单位和中直驻粤单位组团的由牵头单位副处级以上干部担任,市、县(市、区)组团的由牵头单位副科级以上干部担任,挂任被帮扶乡镇党委副书记;队员原则上应为中共党员,由组团各单位及科研院所在编人员担任。向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红色村、集体经济薄弱村、软弱涣散村等重点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并兼任驻镇帮扶工作队队员。三、帮扶工作(一)驻镇帮扶队伍选派1. 驻镇帮扶工作队员选派 。选派优秀干部、年轻干部驻

 5镇帮扶,原则上各单位选派 1 名以上干部,其中牵头单位选派 1 名担任队长。队长必须是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年龄一般为 50 周岁以下,省直和中直驻粤单位组团的由牵头单位副处级以上干部担任,市县组团的由牵头单位副科级以上干部担任,挂任乡镇党委副书记。队员应优先选派中共党员,由成员单位在编人员担任。驻镇帮扶工作队原则上每个工作队不少于 5 人、每 3 年轮换一次。2. 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 。向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红色村、集体经济薄弱村、软弱涣散村等重点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并兼任驻镇帮扶工作队队员。3. 专业技术人才选派 。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团省委、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等单位结合有关服务乡村振兴行动,为 901 个驻镇帮扶工作队选派安排 1 名以上农村科技特派员、1-2 名“三支一扶”人员、2-3 名高校毕业生志愿者、1 名金融助理参与驻镇帮镇扶村。(二)驻镇帮扶工作队的八项职责1.深入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各项决策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2.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坚强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3.推动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4.参与镇域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制定帮镇扶村五年规划

 6和年度帮扶计划,细化帮扶措施。5.推动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产业发展、民生保障、基层治理、美丽镇村建设等重点工作及乡村振兴结对帮扶协议落实。6.指导加强资金项目和扶贫资产管理,推动建立乡村振兴项目库。7.做好沟通联络,促进结对帮扶双方的交流合作,协调推动派出单位投入更多资源力量帮镇扶村。8.协助帮扶乡镇党委、政府做好乡村振兴相关工作。(三)驻镇帮扶八项工作机制1. 驻镇帮扶党建共建机制 。驻镇帮扶工作队按规定成立临时党支部,在驻镇帮扶单位之间、驻镇单位与所驻乡镇党委之间开展党建共建活动,强化党建示范引领。2. 驻镇帮扶工作联系机制 。工作队要密切与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沟通协调,全程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3. 驻镇帮扶工作队管理机制 。队长和队员由帮扶乡镇党委和派出单位共同管理,专职驻镇帮镇扶村。4. 帮镇扶村资金使用管理 “ 双签 ” 审批机制 。帮镇扶村资金项目安排由帮扶乡镇党委书记和队长“双签”审批。5. 驻镇帮扶工作请示报告和考核激励机制 。工作队每半年向帮扶乡镇所在县(市、区)和派出单位党组织报告工作情况。队长、队员的年度考核,由所在县党委组织部门、农办、农业农村部门及乡村振兴部门会同乡镇(街道)党(工)

 7办、农业农村部门及乡村振兴部门会同乡镇(街道)党(工)委进行,以适当方式听取派出单位意见,考核结果反馈派出单位;期满考核由派出单位会同所在县党委组织部门、农办、农业农村部门及乡村振兴部门和乡镇(街道)党(工)委进行。6. 帮镇扶村调查研究机制 。工作队定期向帮扶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推动工作落实。7. 驻镇帮扶教育培训机制。省委组织部、省乡村振兴局每年举办一期示范培训班,市、县(市、区)每年对队员进行一次全员集训。8. 落实尽职免责机制。健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制度举措。(四)驻镇工作要把握好五个关系1. 把握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系。一方面,要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用乡村振兴的办法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低收入人口跟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步伐,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加持续。另一方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基础上进行有序调整,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逐步把脱贫攻坚期间形成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组织动员、政策支持、要素保障、协作帮扶、考核督导等机制办法向乡村振兴转换。2. 把握好帮镇和扶村的关系。帮镇扶村是一个有机整体,驻镇绝对不是要削弱帮村的力量,而是要从镇的更高层

 8面进行统筹整合、强化力量配置、调配资金资源,帮镇是着力点,扶村是落脚点,必须两手抓、两手硬。3. 把握好帮扶和被帮扶的关系。开展驻镇帮镇扶村工作,被帮扶的各地党委、政府要承担主体责任,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组团结对帮扶单位承担的是帮扶责任,是“外援”。驻镇工作队是帮扶“先锋队”,工作任务“重在帮、突出扶”,并不是大包大揽、包办代替。4. 把握好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的关系 。驻镇帮扶工作队将按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科技力量”模式组建,其中,牵头单位由党政机关(含参公单位)、成员单位由企事业单位组成。同时,还由省级层面统一调配农村科技特派员、“三支一扶”人员、志愿者、金融助理等,纳入驻镇工作队统一管理。驻镇帮扶工作队伍将由 10 个人以上组成,每个角色都至关重要、不可或缺。要发挥组团优势,特别是牵头单位要负起牵头抓总职责,把各方面参与力量统筹起来,拧成一股绳,同向发力、形成合力。成员单位要积极参与、各负其责,不能当甩手掌柜。无论是牵头单位还是成员单位,帮扶工作成效都要纳入考核评估范围。5. 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 。驻镇帮扶工作队每 3 年轮换一次,采取分批次滚动轮换方式进行。开展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有足够的耐心,着眼长远、系统谋划,谋定而后动,切忌贪大求快、刮风搞运动,防止走弯路、翻烧饼。要聚焦阶段性任务,找准突破口、排出优先序,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久久为功,积

 9小胜为大成。(五)推进驻镇帮镇扶村工作落实见效五件事1. 把脱贫成果 “ 巩固好 ” 。一是稳政策。严格落实中央关于 5 年过渡期内“四个不摘”的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二是防返...

推荐访问:实施方案 振兴 乡村 计划 培优扶强

热门文章

2022年度市审计局工作计划【完整版】

2022年我局将坚持以完善体制机制为核心,以提升监督能力为主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提升审计监督质量和效率,为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设人民城市贡献力量。(一)提高审计服务发展能力认真履行审计委员会办公

2022年度小学教师工作计划【优秀范文】

当前位置:>>>2021-10-02教师的工作计划有助于教师做好教学工作,提升教学质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欢迎阅读。小学教师工作计划(一)我深刻认识到现代教育的形式,对我们教师自身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局机关及本届政府任期工作总结和及今后五年工作计划(范文推荐)

按通知要求,现将2021年及本届政府工作总结和2022年及今后五年工作计划报告如下:一、2021年工作总结(一)不断改进工作措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一是规范并减少入企检查次数。今年以来,我局对大唐**

乡意识形态工作计划(完整)

2022年*乡将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关于加强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切实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管理和引导,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正面宣传、文明创建、文

商业计划书生产经营计划7篇

商业计划书生产经营计划7篇商业计划书生产经营计划 【超星尔雅】商业计划书的优化尔雅答案修订版 11、商业计划书的主要阅读对象:: AA、投资人 BB、在校师生 CC、行政审批部门 DD

××单位××年工作计划

××单位××年工作计划根据……(依据),为了……(目的主旨),经研究(如有重要的决定程序可以写出),制定本计划。一、指导思想(分旨小标题,根据内容取舍)……二、时间地点……三、任务标准……四、步骤期限

2024年财政所工作计划汇编3篇

2024年财政所工作计划汇编3篇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党课讲稿同志们: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指出:“全

县委巡察工作计划

县委2020年巡察工作计划2020年县委巡察工作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忠诚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贯彻落实十九届中央

市应急局机关党支部工作计划(完整文档)

按照局党委2022年党建工作整体安排,根据《市应急局2022年党建工作要点》有关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市应急局机关党支部2022年工作计划。一、工作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

2022年度XX党委2018年上半年工作总结暨下半年工作计划(范本)【完整版】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文件类型doc文件大小25 47kb安卓手机可立即下载,苹果手机可以打开但不支持下载。电脑可以登录PC版微信打开资料库下载。XX党委201

学校关工委工作计划ppt范例

当前位置:>>>2021-10-02一、指导思想在xx大精神指引下,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和我校教育工作的实际,坚持以人为本,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

团区委工作计划

团区委2020年工作计划2020年,X共青团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团的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